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交通运输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086100)
一、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简介
交通运输专业是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交通运输工程为背景,以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交通运营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目标。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技术链的“四协同”特色培养模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行业输送在交通运输运行安全保障与管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培养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解决现代交通运输工程维护保障与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
1、载运工具故障诊断与控制
本方向重点研究轨道、汽车、飞机等载运工具中的故障诊断与控制技术。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载运工具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动控制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能够运用现代检测方法与技术测试诊断载运工具的故障并开发新型测控装备,能够通过仿真建模分析载运工具的运行状况并将其用于载运工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优化及运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节能环保等领域,能够独立完成故障诊断方案设计、系统实现、工程技术开发等。
2、交通通信与智能信息处理
本方向重点研究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生应具备交通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交通信号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够对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挖掘交通信息中的有用信息运用于交通系统的控制,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包括人-车-路-环境的建模、仿真算法和基于图形的道路交通系统建模等研究,能够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对车辆目标搜索识别及跟踪、安全辅助驾驶、数字和智能驾驶系统等进行研究,能够对交通通信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在线及离线检测技术和理论开展研究。
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重点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航空运输系统等领域的一体化运营管理优化方法。研究生应具备轨道、汽车、航空等任一种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管理、运营等学科的知识,能够根据运输需求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航空运输系统进行运营规划,能够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运营安全性进行评估。
4、交通工程结构维护保障技术
本方向重点研究线路、轨道、隧道、桥梁、路基等轨道交通领域基础设施的结构检测与监测以及养护维修等。研究生应具备土木工程、信号处理及分析等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开展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检测以及养护维修等。
四、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5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等,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五、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模式。研究生入学后,应在1个月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该类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商量制订企业培养计划。
六、课程设置、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五类。研究生至少应完成38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学分。
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两类。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38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课程不少于28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计8学分,学风建设、学术报告及安全教育计2学分。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非本专业报考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至少1门本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进行补修。该类课程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之内。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三学期中进行。具体办法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第三学期中确定毕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确定论文工作计划。学院在第三学期中期组织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硕士生导师对论文的选题、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
九、学风建设、学术报告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本专业学位类别范围的学术讲座及重要的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研究生参加学风建设讲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或作学术报告的次数不能少于20次。学术报告计2学分,由导师根据学生出勤记录负责进行考核和评价。
十、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研究生须到企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实际工作量不少于32周,专业实践环节计8学分,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实践完成后,填写《专业实践评价表》,其中须写明任务和要求(包括内容、时间及安排),由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包括在实践中的态度、工作量、完成质量及工作能力等。
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过程进行全过程管理、服务和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需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专业实践保障
导师应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专业实践可根据培养要求在已建立合作关系的校企产学研实践基地中进行;或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指导下,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提供长效稳定的实践基地。
2.专业实践时间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1年的专业实践,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以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叉的方式进行。
3.专业实践组织
专业实践的组织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3)依托学校与产学合作单位建立的产学研基地、专业实践基地,由学校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4.专业实践考核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专业实践计划表”。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应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工作日记”。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
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通过、不通过”两个等级评定成绩。
十一、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本领域工程实际,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4.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软科学研究等不同形式,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5.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工程理论、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须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使用价值。不同形式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内容要求、撰写要求和评价指标详见《上海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
十二、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须在本学科范围内取得以下5种成果中第1项或第2-5项中的任意两项。
1、以第一作者(若为共同一作,仅认定顺序第一作者,下同)发表1篇《5848vip威尼斯电子游戏论文分类办法》规定的四类及以上期刊论文。
2、发表1篇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SCD期刊论文。
3、以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1篇EI检索的会议论文。
4、取得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专利可以是导师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
5、获得1项国家级竞赛奖项,排名前3名。认定的国家级竞赛奖项为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全国三等奖(或铜奖)及以上,以及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赛事的国家二等奖及以上。